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废弃与执行异议之诉的构建——兼评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204条

被引:54
作者
刘学在 [1 ]
朱建敏 [1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2]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执行救济; 案外人异议; 债务人异议之诉; 第三人异议之诉;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08.06.016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债务人异议之诉的目的在于排除执行名义的强制执行力,第三人异议之诉的目的在于排除对特定标的物的执行,二者在性质上均已构成了独立的诉,必须由专门的程序加以规范。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原有的案外人异议制度作了修正,但将该制度作为前置程序予以保留,并将审判监督程序与"另行起诉"的程序相掺杂、将对案外人救济的程序与对当事人救济的程序相混合,并试图以一个简单的条款涵盖执行异议之诉的诸多程序问题,这必将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完善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的根本之道,乃在于废弃案外人异议制度,同时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功经验确立执行异议之诉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民事诉讼法执行编修改的理解与适用 [J].
王飞鸿 ;
赵晋山 .
人民司法, 2008, (01) :6-13
[2]   完善民事执行救济的程序保障机制 [J].
牟逍媛 .
法学, 2005, (07) :91-96
[3]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论 [J].
童兆洪 ;
林翔荣 .
比较法研究, 2002, (03) :42-51
[4]   论审查案外人异议制度的法律完善 [J].
田玉斌 ;
王义宽 .
山东审判, 2001, (05) :18-21
[5]   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关于改革执行异议制度的思考 [J].
邵正洪 .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1, (08) :54-57
[6]  
强制执行救济论[J]. 王洪光.诉讼法论丛. 2000(02)
[7]   民事执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J].
江伟 ;
肖建国 .
中国法学, 1995, (01) :68-74
[8]  
契合与超越[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李祖军, 2007
[9]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翁晓斌著, 2005
[10]  
强制执行法[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李浩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