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雨洪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28
作者
王振龙 [1 ,2 ]
章启兵 [1 ]
李瑞 [1 ]
机构
[1] 安徽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雨洪资源利用; 湿地植被构建; 淮北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水利资源综合利用];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淮北平原淮南市、淮北市及宿州市(简称两淮一宿),由于煤矿井大量开采,已形成了大面积的积水洼地,最大积水面积为10.5 km2,平均积水面积2.02.5 km2,总积水面积达100 km2,积水库容2.4×108m3,且在近1520年内,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加,平均积水深度35.5 m,积水最深达13 m多。论文分析了淮北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特点,划分了沉陷区的功能,研究以蓄水为主和湿地、景观等多种功能开发的模式,提出沉陷区之间及其与河道的沟通连接方式,对沉陷区特征蓄水位及可引水量、可供水量及蓄水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沉陷区作为湿地开发的三种构造模式,从而有效地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供水保证程度和配置能力,同时可促进水生态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在同类地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55 / 11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矿区塌陷地改造与构造湿地建设——以徐州煤矿矿区塌陷地改造为例 [J].
林振山 ;
王国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90-795
[2]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J].
卞正富 .
资源·产业, 2005, (02) :18-24
[3]   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J].
司双印 ;
张运备 ;
马敬杰 ;
贺留兰 ;
秦世昌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4, (03) :11-16
[4]   煤矿塌陷区的开发与利用 [J].
曹建军 ;
王福龙 ;
郭广礼 ;
刘永娟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 (04) :16-18+71
[5]   煤矿塌陷区综合利用与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J].
赵瑞平 .
资源·产业, 2002, (05) :32-35
[6]   矿业城市的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J].
丁志平 ;
周天鹏 .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2, (03) :6-9
[7]   淮北地区采煤塌陷区利用研究——以芦岭煤矿塌陷区为例 [J].
王秀云 ;
王昆仑 ;
张理华 .
宿州师专学报, 2002, (01) :68-69+89
[8]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J].
卞正富 .
中国土地科学, 2000, (01) :6-11
[9]   我国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的恢复及开发利用 [J].
纪万斌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S1)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