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小麦秸秆无土栽培基质的理化性状分析

被引:51
作者
高新昊 [1 ]
张志斌 [2 ]
郭世荣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 基质; 物理性状; 化学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将1~5 cm的玉米与小麦秸秆,按质量添加15%鸡粪与1%尿素,堆制90 d后风干,测定其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两种秸秆单独作为栽培基质时存在物理性状的缺陷,体积质量偏小,大小孔隙比偏大;玉米秸秆基质pH值偏高,而小麦秸秆基质电导率(EC)偏大,两种秸秆混合后基质的pH值与EC在基质适宜指标的上限;秸秆基质的营养元素丰富,以全氮、钾和钙含量较高,两种秸秆基质间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小,但混合后基质的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草炭;秸秆基质的砷、汞、铅与铜含量均在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范围内,镉的含量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因此,合成无土栽培基质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7种蔬菜中重金属铅和镉含量的分析研究 [J].
宣建国 ;
吕志华 .
太原科技, 2005, (01) :70-72
[2]   蔬菜中有害重金属元素污染研究进展 [J].
王小骊 ;
张永志 ;
王钢军 ;
叶雪珠 .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05) :15-18
[3]   重金属在猪粪堆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J].
黄国锋 ;
张振钿 ;
钟流举 ;
吴启堂 ;
黄焕忠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1) :95-100
[4]   利用工农业有机废弃物生产优质无土栽培基质 [J].
李谦盛 ;
郭世荣 ;
李式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4) :515-519
[5]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J].
高祥照 ;
马文奇 ;
马常宝 ;
张福锁 ;
王运华 ;
不详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03) :242-247
[6]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J].
韩鲁佳 ;
闫巧娟 ;
刘向阳 ;
胡金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3) :87-91
[7]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J].
劳秀荣 ;
吴子一 ;
高燕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49-52
[8]   芦苇末有机栽培基质的基本理化性能分析 [J].
程斐 ;
孙朝晖 ;
赵玉国 ;
李式军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19-22
[9]   无土栽培中基质培选料的参考因素与发展趋势(综述)附视频 [J].
李天林 ;
沈兵 ;
李红霞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3) :250-258
[10]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