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腾冲热海热泉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12
作者:
刘明亮
曹耀武
王敏黛
李洁祥
郭清海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热海热泉;
水化学组分;
岩浆脱气;
水-岩相互作用;
形成机制;
D O I:
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14.06.001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热海地热田是腾冲水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广泛分布各种沸泉、热泉、温泉、喷气孔、喷气地面和泉华。本文对腾冲热海13个热泉的水化学组分进行R型聚类分析,并将聚类结果分为A、B两大类:A类包括Cl、K、Na、Li、Rb、B、Cs、F、SiO2和As,它们是热海温泉群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其中Cl、B和As主要来源于岩浆脱气作用,Li、Na、K、Rb、Cs和SiO2主要来源于地热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相互作用,F的来源与岩浆脱气和水-岩相互作用都有关;B类包括Ca、Mg、Sr和SO2-4,主要来源于浅层冷水的混合。此外,结合热海热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大滚锅、老滚锅、鼓鸣泉、眼睛泉、怀胎井、无名泉3及两个酸性泉(珍珠泉和地热体验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热海地热系统热泉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