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的伸展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32
作者
张泓
郑玉柱
郑高升
王绳祖
机构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2]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公司
关键词
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 推覆体; 形成机制; 淮南煤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报道了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包括犁式断层面、反向正断层、滚动背斜和小型负花状构造在内的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很显然是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在三叠纪碰撞时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位置岩石圈弯曲导致地壳上部产生非弹性变形的结果。根据大别山造山带的形成及相邻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判断 ,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的伸展构造是在印支期初露端倪 ,燕山早期 (早侏罗世 )定型 ,燕山中晚期 (中—晚侏罗世 )就位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的时限与方式——长江中下游地区震旦纪—侏罗纪沉积环境的演变 [J].
李锦轶 .
地质学报, 2001, (01) :25-34
[2]   大别-苏鲁构造带三叠纪碰撞缝合线的位置 [J].
索书田 ;
钟增球 ;
游振东 .
地球科学, 2000, (02) :111-116
[3]   徐-淮推覆体 [J].
徐树桐 ;
陈冠宝 ;
周海渊 ;
陶正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7, (14) :1091-1095
[4]  
合肥盆地油气地质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构造耦合[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薛爱民,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