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对灾后社区重建中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反思——以“5.12”地震灾后社区重建中的新家园计划为例

被引:17
作者
朱健刚 [1 ]
胡明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
[2]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
关键词
赋权; 灾后重建; 参与式发展; 合作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5 [救灾];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7 ; 1204 ;
摘要
发展NGO和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主要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灾后社区重建的过程,普遍强调参与式发展中的赋权理论与策略。但在实践中,这种策略却遇到了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笔者持续三年参与的B社区重建实践,指出社区实际上处于迅速的灾后重建、城乡一体化以及社会管理改革的多元社会进程之中。各种力量对社区的多方面介入使得传统社区参与式发展理论难以应对。基于对社区重建中三种主要力量——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发展NGO——的分析,本文提出转型时期的社区发展需要社区骨干、公民组织与国家权力和市场力量建构合作治理的关系,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权力结构,真正形成对社区的有效赋权。同时这种赋权既不应该激化社区中官与民的对抗,也不应该使居民更依附于地方政府,形成新的内部殖民过程,而是能够推动官民合作,以创新方式解决社区问题,实现社区的多元共治。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5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complicity and desire [J].
Kapoor, I .
THIRD WORLD QUARTERLY, 2005, 26 (08) :1203-1220
[2]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and empowerment: the dangers of localism [J].
Mohan, G ;
Stokke, K .
THIRD WORLD QUARTERLY, 2000, 21 (02) :247-268
[3]  
公共社会学.[M].(美) 布洛维;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  
国家的视角.[M].(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  
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M].李凡; 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8]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J].
于建嵘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6) :114-120+160
[9]  
民间NGO的震后契机.[J].薛芳;谢碧霞;.南方人物周刊.2008, 16
[10]   发展研究:人类学的历程 [J].
杨小柳 .
社会学研究, 2007, (04) :188-20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