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剥削观的“方法论”基础——立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阐释

被引:3
作者
牛变秀 [1 ]
王峰明 [2 ]
机构
[1] 北京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剥削观; 方法论;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3.04.007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资本论》及其手稿来看,把握马克思的剥削观,关键在于理解其"本质抽象"的科学方法。在本质抽象层面,剥削是基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垄断,"非劳动者"阶级对"劳动者"阶级的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但在现象具体层面,不仅剩余劳动的表现形式不同,而且实现对剩余劳动无偿占有的具体方式也不同;不仅各个阶级本身的存在形式在变化,而且各个人的阶级归属和社会地位也在变化;任何形式的阶级剥削,都既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同时又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研究和看待剥削定义——与王峰明、牛变秀商榷 [J].
谭劲松 ;
王文焕 .
经济纵横, 2009, (02) :9-12
[2]   “剥削”与“非剥削”——立足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辨析 [J].
王峰明 ;
牛变秀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06) :117-123
[3]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M].(美) 佩弗 (Peffer;R.G.) ;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全球资本主义论.[M].(美) 罗宾逊 (Robinson;W.I.)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  
理解马克思.[M].(美) 埃尔斯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7]  
跨国资本家阶层.[M].(英)莱斯利·斯克莱尔(LeslieSklair)著;刘欣;朱晓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