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18
作者
金岩 [1 ,2 ]
吕艳艳 [2 ]
付三雄 [2 ]
戚存扣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淹性;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油菜主产区,该地区油菜播栽期间雨水多,易产生湿害,造成产量下降。研究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的遗传规律,对选育耐淹性强油菜新品种,提高油菜产量意义重大。应用甘蓝型油菜品种WR-4(耐淹)和WR-5(不耐淹)杂交后代衍生的6个世代(P1、F1、P2、B1:2、B2:2、F2:3)群体为材料,全淹6 d后去水恢复生长,去水后第7天调查死苗率,以此为耐淹性指标,于2012和2013年对6个世代群体家系进行耐淹性鉴定。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耐淹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年度该家系群体苗期耐淹性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E-0和B-3,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和2对加性主基因模型。由此可见,该家系群体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当有显性效应存在时(2012年),主基因显性效应值|h a|=0.3475,|h b|=0.0069,大于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 a|=|d b|=0.0036。B1:2、B2:2和F2:3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h2mg),2012年分别为36.25%、61.40%和61.84%,平均为53.16%;2013年分别为8.30%、30.48%和43.13%,平均为27.30%。2年平均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59.77%。上述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受2对主基因型控制,但环境对耐淹性状的表型影响较大。F2:3家系群体苗期耐淹性遗传率较高,因此育种上可在早期世代对耐淹性状进行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964 / 19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盖钧镒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2]  
实用油菜栽培学.[M].刘后利主编;王兆木等编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   江苏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J].
张洁夫 ;
戚存扣 .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06) :1236-1240
[4]   不同耐淹油菜品种的耐淹性生理差异 [J].
吕艳艳 ;
金岩 ;
付三雄 ;
戚存扣 .
植物生理学报, 2013, 49 (09) :959-967
[5]   油菜苗期耐淹性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J].
李云 ;
付三雄 ;
戚存扣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03) :256-261
[6]   甘蓝型油菜EMS诱变材料的耐湿性鉴定与筛选 [J].
薛远超 ;
李加纳 ;
刘列钊 ;
徐新福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 (04) :76-80
[7]   渍水对冬油菜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J].
李玲 ;
张春雷 ;
张树杰 ;
李光明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03) :247-252
[8]   江苏油菜科学技术发展50年 [J].
戚存扣 ;
傅寿仲 .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02) :430-436
[9]   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苗期耐湿性的评价 [J].
李真 ;
蒲圆圆 ;
高长斌 ;
周广生 ;
涂金星 ;
傅廷栋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2) :286-292
[10]   渍水时间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宋丰萍 ;
胡立勇 ;
周广生 ;
吴江生 ;
傅廷栋 .
作物学报, 2010, 36 (01) :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