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者介入实践的合理性论证

被引:7
作者
孙元涛
机构
[1]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介入实践; 公共问题; 事理研究; 专业化; 价值选择;
D O I
10.14082/j.cnki.1673-1298.2009.01.004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在学术专业化困境日渐加深、实践变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介入实践不仅是为了影响实践,更是为了探究事理,它并不放弃理论建构的自觉意识与使命。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在经验中,介入实践都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但是,对于个人"是否愿意介入实践"这样一个涉及主体价值选择的问题,在为自己所推重的价值进行辩护和提供论证的同时,亦需尊重其他合理的价值选择。在一个尊重民主的社会框架中,无论是责任伦理问题,还是个人的价值选择问题,都只能协商而无法强求,而协商的前提是尽量给出真诚的论证。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关于教育理论关注实践的思考 [J].
曹永国 .
教育学报, 2008, (05) :20-26+81
[2]   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立场及其表现 [J].
杨小微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 (04) :6-9+38
[3]  
评价理论.[M].(美) 杜威 (Dewey;J.)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4]  
美国精神的封闭.[M].(美) 布卢姆 (Bloom;A.) ; 著.译林出版社.2007,
[5]  
大学何为.[M].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新基础教育”论.[M].叶澜;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  
确定性的寻求.[M].(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傅统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  
论可能生活.[M].赵汀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加)迈克尔·富兰(MichaelFullan)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组织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0]  
权力的文化逻辑.[M].朱国华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