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历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个案研究

被引:48
作者
熊春文
刘慧娟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制度性自我选择; 自我放弃; 农民工子弟; 反学校文化;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4.04.004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流动儿童尤其是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学议题。近年有学者从反学校文化的视角出发开展了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这些以探索"子弟们"自主性或能动性为出发点的经验研究,最终均以消解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结论。通过对一所农民工子弟校各个年级学生实际流动的动态考察,本文发现农民工子弟校的反学校文化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即从"制度性自我选择"逐渐过渡到"制度性自我放弃"的演化过程。学校往往包含着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双重奏,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真实性及其力量,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诠释,以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社会再生产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71+184 +184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社会学的想象力.[M].(美) 米尔斯;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M].王毅杰; 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  
转型社会的研究立场和方法.[M].孙立平; 李友梅; 沈原;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  
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M].叶启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杨东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J].
全国妇联课题组 .
中国妇运, 2013, (06) :30-34
[7]   “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J].
熊春文 ;
史晓晰 ;
王毅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3, 11 (01) :43-62+190
[9]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J].
范兴华 ;
方晓义 ;
刘杨 ;
蔺秀云 ;
袁晓娇 .
心理学报, 2012, 44 (05) :647-663
[10]   学校类型对农民工子女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影响——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J].
熊易寒 ;
杨肖光 .
青年研究, 2012, (01) :71-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