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河中游淤地坝拦沙功能失效的判断标准

被引:23
作者
高云飞 [1 ]
郭玉涛 [1 ]
刘晓燕 [2 ]
何兴照 [1 ]
机构
[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2] 黄河水利委员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淤地坝; 淤积比例; 拦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4157座骨干坝数据、1989年陕北淤地坝调查中1640座中小坝数据,分别计算了1950-2011年期间骨干坝、1956-1989年期间中小坝的逐年平均淤积比例,得到截至2011年,1980年前修建骨干坝的平均淤积比例基本稳定,平均值为0.77,1980年后开始逐渐下降;截至1989年,1980年前修建中小坝的平均淤积比例基本稳定,平均值为0.88,1980年后开始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确定平均淤积比例0.77、0.88分别为骨干坝、中小坝拦沙能力失效的判断标准。利用陕北淤地坝调查数据计算得到的骨干坝拦沙功能失效判断一致;在无定河、延河流域,水文站输沙数据的变化趋势与淤地坝是否拦沙显著相关。最后从淤地坝工程结构的角度,剖析了排水排沙位置的改变是判断标准形成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M].汪岗;范昭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2]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M].冉大川;柳林旺;赵力仪等 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3]   无定河淤地坝拦沙措施时间变化的分析与对策 [J].
许炯心 ;
孙季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26-30
[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淤地拦沙效益分析 [J].
焦菊英 ;
王万忠 ;
李靖 ;
郑宝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6) :3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