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被引:15
作者
李玉平 [1 ]
蔡运龙 [2 ]
机构
[1] 邢台学院地理系
[2] 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土地科学中心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压力指数; 根本途径; 中国;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8.06.025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浙江省、河南省和陕西省为例,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自东向西依次增大,但耕地压力指数中部最小,粮食安全水平高于东、西部,原因在于东部地区主要是由于耕地资源流失严重,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过度降低;西部地带尽管人均占有较多的耕地资源,但因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耕地生产率水平较低且提高缓慢,人均所需耕地面积较大,致使耕地仍然承受了相当大压力,粮食安全状况形势严峻。由此可见,耕地资源数量的丰缺,并不能全面反映粮食安全水平,即使拥有数量充足的耕地资源,但由于耕地生产率水平低下也将使粮食处于不安全状态。这并不是否认耕地保护的作用,在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的同时,更要保护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即保护耕地的质量。因此,在保持耕地面积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物质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是今后中国保证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951 / 9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浙江省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分析及预测 [J].
李玉平 ;
蔡运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4) :466-470
[2]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陕西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 [J].
李玉平 .
干旱区地理, 2007, (04) :601-606
[3]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分析及预测 [J].
李玉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03) :95-98+103
[4]   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J].
刘正山 .
财经科学, 2006, (07) :89-95
[5]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J].
焦彩霞 ;
黄家柱 .
干旱区地理, 2006, (03) :393-397
[6]   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J].
张晋科 ;
张凤荣 ;
张迪 ;
吴初国 ;
安萍莉 .
资源科学, 2006, (03) :44-51
[7]   区域粮食安全的动态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 [J].
陈秀端 ;
任志远 .
生态学杂志, 2006, (03) :309-313
[8]   从土地利用变化看陕西省生态环境的转变 [J].
李团胜 ;
马超群 .
干旱区地理, 2005, (05) :647-653
[9]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J].
程叶青 ;
张平宇 .
地理科学, 2005, (05) :3-10
[10]   中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研究 [J].
邹凤羽 .
农村经济 , 2005, (09)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