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MM情境模拟的外源雨水型公园绿地雨洪调控效果研究

被引:27
作者
林辰松
邵明
葛韵宇
戈晓宇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关键词
公园绿地; SWMM情境模拟; 低影响开发; 外源雨水; 雨洪调控;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60260
中图分类号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TU986 [园林规划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1303 ; 1204 ;
摘要
公园绿地相对其他城建区拥有大面积的透水性下垫面,可以配合城市管网接纳外源雨水,有效地参与城市雨洪调控。本文以迁安市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概化,并在区域内建立公园绿地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和传统开发模式,根据项目要求引入外源雨水,运用SWMM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1 h降雨下的两种开发模式,对比分析排放口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以及2年一遇1 h降雨下各单项LID设施对径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SWMM模型可以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为城市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2)在进行制定径流控制目标时,应结合场地现状情况,规划外源汇水面积;3)LID设施对城市雨洪具有良好的调控效果,可以减少径流总量,降低径流峰值,推迟峰现时间。采用LID模式建设的外源雨水型公园绿地在1年一遇至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100%37.69%,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为100%40.55%,峰值消失或出现时间迟滞135~24 min。各项LID设施对径流总量削减的效率排序为:下沉式绿地>组合型>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对峰值流量消减的效率排序为:下沉式绿地>组合型>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透水铺装;对推迟洪峰出现时间的效率排序为:组合型>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透水铺装。4)公园绿地在进行LID设计时,应考虑防灾避险等其他功能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低影响发展的雨洪资源调控措施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孙艳伟 ;
魏晓妹 ;
POMEROY C A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2) :287-293
[12]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 [J].
车伍 ;
吕放放 ;
李俊奇 ;
李海燕 ;
王建龙 .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20) :12-17
[13]   城市小区雨水管网非恒定数学模型的对比研究 [J].
张明亮 ;
沈永明 ;
沈丹 .
水力发电学报, 2007, (05) :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