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植物(春小麦)系统光合碳分配和积累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马田 [1 ,2 ,3 ]
刘肖 [1 ,3 ]
李骏 [1 ]
张旭东 [1 ,4 ]
何红波 [1 ]
机构
[1]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13C示踪; CO2浓度升高; 光合C; 分配; 土壤-植物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光合碳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配与截获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农田生态系统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或CO2施肥条件下的农田土壤碳截获能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土壤-植物系统新老碳的区分必须依赖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因此,研究利用13C标记CO2供给春小麦生长,并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光合C在小麦植株中的富集动态以及转运到地下部分的碳同化物变化。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碳同化产物,增加小麦各器官生物量,增幅在拔节期最为显著。CO2浓度升高同时显著提高了光合C在小麦各器官的富集程度。在收获期,籽实中积累的光合C数量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显著高于常规浓度,表明CO2浓度升高通过增加生物量,促进光合C的富集而提高了作物产量。随着小麦的生长,土壤中13C富集比例不断增加,但是在一个生长季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光合C不断向土壤转化并促进了SOC的更新。在常规CO2浓度下,经过小麦一个生长季后共有140mg·kg-1的13C进入土壤,其中植物光合C所占比例为97.9%。在CO2升高条件下,土壤13C富集比例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与常规CO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到了成熟期13C富集比例由-17.9‰增至3.1‰,比常规CO2浓度处理提高了52.4%,表明更多的光合C在作物营养生长后期通过根系过程进入土壤,促进了SOC的更新。
引用
收藏
页码:2238 / 22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大气CO浓度升高和氮肥水平对麦田土壤有机碳更新的影响 [J].
寇太记 ;
朱建国 ;
谢祖彬 ;
刘钢 ;
曾青 .
土壤学报, 2009, 46 (03) :459-465
[22]   小麦光合特性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 [J].
王静 ;
冯永忠 ;
杨改河 ;
丁瑞霞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03) :179-183
[23]   作物生育期内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分配及转化 [J].
金剑 ;
王光华 ;
刘晓冰 ;
张磊 ;
米亮 ;
刘俊杰 ;
Stephen J Herbert .
生态学杂志, 2008, (08) :1393-1399
[24]   δ13C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J].
朱书法 ;
刘丛强 ;
陶发祥 .
土壤学报, 2005, (03) :495-503
[25]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J].
于贵瑞 ;
王绍强 ;
陈泮勤 ;
李庆康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5) :568-577
[26]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高产小麦、玉米的施氮规律 [J].
茹德平 ;
赵彩霞 ;
李习军 ;
李青松 ;
赵治军 .
核农学报, 2005, (02) :151-154
[27]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J].
周莉 ;
李保国 ;
周广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99-105
[28]   两种氮水平下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磷浓度的影响 [J].
李伏生 ;
康绍忠 .
土壤学报, 2003, (04) :599-605
[29]   水稻生长及其体内C、N、P组成对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和N、P施肥的响应 [J].
谢祖彬 ;
朱建国 ;
张雅丽 ;
马红亮 ;
刘钢 ;
韩勇 ;
曾青 ;
蔡祖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0) :1223-1230
[30]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levated CO 2 , temperature and nitrogen on photosynthesis of wheat grown under temperature gradient tunnels[J] . Rafael Martínez-Carrasco,Pilar Pérez,Rosa Morcuende.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