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地下水流模式及其转化与控制因素

被引:16
作者
梁杏 [1 ]
牛宏 [2 ]
张人权 [2 ]
刘彦 [2 ]
靳孟贵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地下水流模式; 转化; 入渗强度比; 长深比; 水文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Tóth(1963)在复杂盆地给定上边界水头条件下,推演出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运用此方法探讨水流模式,改变盆地介质或盆地深度等条件,盆地水均衡会同步发生变化;同时,给定上边界水头也固化了盆地的势源与势汇的位置与数目,这与实际条件不相符合,也限制了地下水流模式的转化研究.在总结实验条件下多级水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量上边界的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方法(简称CUG-GWFS方法),并进行了水流系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在多个可能势汇的盆地中,可以发育5种地下水流模式,即:简单区域水流系统(RS)、局部+区域两级嵌套水流系统(LS+RS)、局部+中间+区域三级嵌套水流系统(LS+MS+RS)、局部+中间两级嵌套水流系统(LS+MS)和简单局部水流系统(LS).(2)盆地地下水流模式受盆地入渗强度、介质条件、盆地长度与深度比值,以及盆地可能势汇的多少与位置的影响.(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单独加大盆地入渗强度比Ric,或加大盆地长深比Rld,盆地水流模式按照上述5种模式呈现有序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69 / 2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改变入渗强度的地下水流模式实验 [J].
刘彦 ;
梁杏 ;
权董杰 ;
靳孟贵 .
地学前缘, 2010, 17 (06) :111-116
[2]   基于Matlab小型潜水盆地地下水流动系统模拟研究 [J].
刘宇 ;
贾静 .
地下水, 2009, 31 (03) :1-3
[3]  
一种多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演示仪[P]. 梁杏;沈仲智;刘宇;郭会荣;卢星辰;张人权;靳孟贵;孙蓉琳;马传明;程德运.中国专利:CN201181543Y,2009-01-14
[4]  
Simultaneous rejuvenation and aging of groundwater in basins due to depth-decaying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porosity[J] . Jiang, Xiao-Wei,Wan, Li,Cardenas, M. Bayani,Ge, Shemin,Wang, Xu-Sheng.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10 (5)
[5]  
Effect of exponential decay i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ith depth on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J] . Jiang, Xiao-Wei,Wan, Li,Wang, Xu-Sheng,Ge, Shemin,Liu, Ji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09 (24)
[6]  
Groundwater as a geologic agent: An overview of the causes, processes, and manifestations[J] . József Tóth.Hydrogeology Journal . 1999 (1)
[7]   Scale aspects of groundwater flow and transport systems [J].
Zijl, W .
HYDROGEOLOGY JOURNAL, 1999, 7 (01) :13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