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及运动机制探讨

被引:43
作者
郝明辉 [1 ]
许强 [2 ]
杨磊 [1 ]
杨兴国 [1 ]
周家文 [1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运动机制; 模型试验; 流态化; 影响因素;
D O I
10.16285/j.rsm.2014.s1.011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滑坡-碎屑流由于高速、远程的特点常常引发灾难性事故,其复杂的运动机制导致预测致灾范围非常困难。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碎屑粒径、滑床糙率和挑坎对运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滑坡碎屑运动距离受控于前端碎屑,且随着碎屑的粒径增大而增加,增加滑床糙率、挑坎均可使碎屑的运动距离减小。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碎屑材料的力学特性探讨了滑坡-碎屑流出现流态化的原因和高速远程机制,即高速运动中颗粒间的作用力远小于完整岩体,因此颗粒间的"黏聚力"不能维持滑坡体的整体性,同时致使滑坡体与滑床接触的过程中传递至滑坡体内部的摩阻力减少,从而导致碎屑滑坡的远程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汶川地震触发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堆积反粒序特征及机制分析 [J].
王玉峰 ;
程谦恭 ;
朱圻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 (06) :1089-1106
[2]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J].
张明 ;
殷跃平 ;
吴树仁 ;
张永双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6) :805-817
[3]  
颗粒物质力学导论.[M].孙其诚; 王光谦; 著.科学出版社.2009,
[4]  
高速远程滑坡流体动力学理论的研究.[M].胡厚田等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