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

被引:9
作者
裴放
机构
[1] 河南省地质矿产厅区调队
关键词
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6,P534.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河南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可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石盒子组又可分为小风口段、云盖山段和平顶山段。年代地层可分为12个阶,生物地层可分为10个连续组合带。岩石、生物及年代地层的对比表明,本溪组、太原组向南穿时,反映海侵由北向南;山西组上部和石盒子组向北穿时,揭示海水由南向北回泛。早二叠世前海水向南流注入北秦岭海槽,晚二叠世北秦岭褶皱,导致北秦岭海槽闭合,华北陆块南缘抬升、水体北流,成为内陆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华北石炭二叠纪的海侵作用 [J].
武法东,陈钟惠,张守良,葛立刚 .
现代地质, 1995, (03) :284-291
[2]   河南北秦岭晚古生代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裴放,张元国,刘长乐 .
中国区域地质, 1995, (02) :112-117
[3]   华北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的沉积充填、聚煤特征和构造演化 [J].
李宝芳 ;
李祯 ;
付泽明 ;
刘光华 ;
徐世荣 ;
刘庆国 ;
林孟琪 ;
徐嘉谟 ;
何北钟 ;
杜士清 ;
宋志坚 .
地球科学, 1989, (04) :367-378
[4]  
河南省晚古生代聚煤规律[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郭熙年等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