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被引:62
作者
邵龙义
鲁静
汪浩
张鹏飞
韩德馨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近海型含煤岩系; 沉积学; 层序地层; 聚煤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时提出煤层厚度受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控制:靠陆一侧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面位置;而靠海一侧障壁—潟湖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初始海泛面的位置;但就整个三级复合层序来说,层序中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的位置。对于中国晚古生代近海型煤系中常见的"根土岩—煤—石灰岩"序列,聚煤作用发生于海相石灰岩"滞后时段",即在海侵之后、海相石灰岩层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这一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平衡,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31]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特点 [J].
陈世悦,刘焕杰 .
岩相古地理, 1994, (05) :11-20
[32]   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 [J].
李思田 ;
李祯 ;
林畅松 ;
杨士恭 ;
解习农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3, (04) :1-9
[33]   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幕式聚煤作用 [J].
邵龙义 ;
张鹏飞 ;
刘钦甫 ;
郑茂杰 .
地质论评, 1992, (01) :52-59
[34]   受限陆表海的海侵模式 [J].
何起祥 ;
业冶铮 ;
张明书 ;
李浩 .
沉积学报, 1991, (01) :1-10
[35]   华北石炭纪含煤建造的陆表海堡岛体系特点及其事件沉积 [J].
刘焕杰 ;
贾玉如 ;
龙耀珍 ;
王宏伟 .
沉积学报, 1987, (03) :73-80+188
[36]   试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桂中马滩一带合山组的某些沉积特征 [J].
张鹏飞 ;
刘焕杰 ;
卓越 ;
贾玉如 ;
陈昌荣 ;
何楚玉 ;
殷宗昌 .
沉积学报, 1983, (03) :16-28+136
[37]  
潮坪成煤环境初论—三汇坝地区晚二迭世龙潭组含煤建造沉积环境模式.[J].刘焕杰.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