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32
作者
张枝焕
王泽中
李艳霞
钟宁宁
张秀川
张绍辉
机构
[1]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黄骅坳陷; 三马地区; 储集岩; 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3.04.009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 ,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中石英次生加大于 2 70 0m左右开始出现 ,随埋深增大 ,石英增生加强 ;长石次生加大现象不十分普遍 ;碳酸盐胶结作用包括早期自生泥晶方解石胶结作用、连晶方解石和晚期白云石 (或铁方解石 )的胶结作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到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集合体充填在粒间孔隙中或与石英、钠长石及粘土矿物共生 ,白云岩多呈菱形粒状分布于粒间 ;常见的交代现象主要有方解石交代长石、石英及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交代长石、石英等 ;溶解作用主要有长石的溶解、碳酸盐颗粒的溶解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解等 ,粘土矿物的转化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 )转化。还讨论了储层岩相、岩性特征、孔隙水中有机酸含量、早期方解石的充填、烃类早期注入等因素对储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93 / 6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J].
许淑梅 ;
翟世奎 ;
李三忠 ;
周立宏 .
沉积学报, 2001, (03) :363-367
[2]   塔中地区志留系烃类侵位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J].
蔡春芳 ;
顾家裕 ;
蔡洪美 .
沉积学报, 2001, (01) :60-65
[3]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J].
张枝焕 ;
胡文瑄 ;
曾溅辉 ;
于炳松 ;
陆现彩 ;
贾红育 .
沉积学报, 2000, (04) :560-566
[4]   黄骅坳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分带性 [J].
郑浚茂 ;
吴仁龙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26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