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的经济机理——基于代理成本视角的分析

被引:12
作者
林卫斌 [1 ]
苏剑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代理成本; 薪酬制度; 约束机制; 分类治理;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0.11.011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国有企业的薪酬管制不仅是一个公平问题,更是一个效率问题,其内在经济机理是国有企业在特定治理环境下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制度安排。对于垄断性的国有企业,由于企业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性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容易导致经营者过多地攫取制度性红利,从而损害国有企业的价值,对其经营者的薪酬限制是为了限制管理者获得制度性红利、降低代理成本。美、法、德等国家的经验显示,在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实行薪酬管制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行为的监督与约束。作为中国新一轮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重点,对国有企业的薪酬限制应该避免一刀切,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治理;同时,健全国有企业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行为的外部约束。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公平偏好、身份模糊与国企经营者薪酬规制 [J].
黄再胜 .
当代经济科学, 2009, 31 (01) :1-7+124
[2]   法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及成效 [J].
李志祥 ;
张应语 ;
薄晓东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07) :84-88
[3]   国外国有资产监督模式的比较和借鉴 [J].
曹均伟 ;
洪登永 .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06) :73-79+88
[4]   德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启示 [J].
古继宝 ;
徐鸣 .
行政论坛, 2005, (03) :77-79
[5]   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 [J].
陈冬华 ;
陈信元 ;
万华林 .
经济研究, 2005, (02) :92-101
[6]   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1, (09) :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