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南斯拉夫异地育种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改良的效果

被引:4
作者
谢振江
张锦芬
Lazar Kojic
机构
[1]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唐山
[2] 泽蒙玉米研究所!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南斯拉夫; 互补; 配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3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 5~ 1997年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SYN1/9C0 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 1998年在唐山对C1~C6和在贝尔格莱德对C4~C6等共计 10个轮回群体与 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群体产量和杂交组合产量以及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田间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均存在显著差异 ,南斯拉夫和唐山两地改良效果极具互补性。实验还表明 ,中国、南斯拉夫异地育种在提高南斯拉夫玉米群体自身产量、杂交组合产量的同时 ,能更为有效地提升群体杂种优势 ,使产量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同时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对中综3号玉米群体格子混合选择效果分析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孙福来 .
华北农学报, 2000, (04) :1-6
[2]   南斯拉夫玉米杂交种穗粒结构初步分析 [J].
陶华 ;
李玉玲 ;
郑彩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312-314
[3]   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Ⅱ.群体方差、配合力及杂交优势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陈彦惠 ;
刘祥 .
作物学报, 1996, (04) :465-469
[4]   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Ⅰ.开花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 [J].
张世煌 ;
石德权 ;
徐家舜 ;
杨引福 ;
康继伟 ;
汪黎明 .
作物学报, 1995, (03) :271-280
[5]   混合选择与改良S1家系选择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研究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1) :22-31
[6]   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J].
李洪杰 .
辽宁农业科学, 1988, (06) :14-19
[7]  
数量遗传分析.[M].郭平仲编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7,
[8]  
作物育种学.[M].西北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