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方法

被引:4
作者
焦伟华 [1 ]
何荧彬 [2 ]
张小栓 [3 ]
傅泽田 [4 ]
高旺盛 [5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4]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免耕; 适宜性; 区划; 指标体系;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繁多且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大面积推广存在很大困难,以免耕为例构建了该项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内蒙古武川县为实证研究区域,在利用G IS技术的基础上采取AHP加权法、聚类分析法等对其进行了免耕技术的适宜性区划,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区划结果。为其他类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67 +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J].
高焕文 ;
李洪文 ;
李问盈 .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09) :43-48
[2]   坡度、坡长变化与水土流失量之相关性分析 [J].
王瑄 ;
郭月峰 ;
高云彪 ;
祁伟 ;
吴高伟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9) :611-614
[3]   保护性耕作推广方式与长效机制探讨 [J].
刘晓民 .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6, (04) :16-19
[4]   农牧交错带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前景 [J].
何文清 ;
赵彩霞 ;
隋鹏 ;
高旺盛 ;
严昌荣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4) :119-122+128
[5]   中国生态问题与退耕还林还草 [J].
马定渭 ;
邹冬生 ;
戴思慧 ;
钟晓红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6-9
[6]   内蒙古土壤水分变化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及在区域性沙尘天气预警中的应用 [J].
陈素华 ;
吴向东 ;
曹艳芳 .
华北农学报, 2005, (S1) :61-64
[7]   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 [J].
高旺盛 ;
秦红灵 ;
赵沛义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5) :126-129
[8]   克山农场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探讨 [J].
姜涛 ;
郑杰 .
农机化研究, 2005, (02) :23-24
[9]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J].
张海林 ;
高旺盛 ;
陈阜 ;
朱文珊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6-20
[10]   农牧交错带(武川县)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J].
潘志华 ;
安萍莉 ;
刘亚玲 ;
郑大玮 ;
妥德宝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