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前景

被引:10
作者
何文清 [1 ]
赵彩霞 [2 ]
隋鹏 [2 ]
高旺盛 [2 ]
严昌荣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保护性耕作; 风蚀沙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系统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技术内容和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保护性耕作保土、保水、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业效益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实际情况,从气候、土壤、农作物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对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牧交错带地区应用前景广阔,但社会经济因素将是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重要因子。加强配套技术的研究、增加资金的投入以及加快农民观念的转变是农牧交错带地区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2+128 +1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北美保护性耕作及对中国的意义 [J].
杨学明 ;
张晓平 ;
方华军 ;
梁爱珍 ;
齐晓宁 ;
王洋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02) :335-340
[2]   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 [J].
高焕文 ;
李问盈 ;
李洪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3) :1-4
[3]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成因与防治技术 [J].
廖允成 ;
付增光 ;
贾志宽 ;
王龙昌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02) :95-98
[4]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J].
王晓燕 ;
高焕文 ;
李洪文 ;
周兴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3) :66-69
[5]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人口负荷研究 [J].
王静爱 ;
徐霞 ;
刘培芳 .
资源科学, 1999, (05) :21-26+10
[6]   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 [J].
程序 .
资源科学, 1999, (05) :3-10
[7]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J].
高焕文,李洪文,陈君达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01) :60-65
[8]   寿阳旱农试区保护耕作体系研究 [J].
蔡典雄 ;
王小彬 ;
张志田 ;
高绪科 ;
张镜清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03) :44-49
[9]  
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M]. 科学出版社 , 朱震达等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