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56
作者
何立富 [1 ]
陈涛 [2 ]
毛卫星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变性冷高压; 地表净辐射; 下沉气流; 稳定层结;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6.04.005
中图分类号
P458.3 [个例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台站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11月29日~12月3日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大雾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辐射冷却作用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揭示了大雾过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在中高层暖性高压脊及地面变性冷高压稳定维持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地表净辐射引起的近地层冷却是大雾过程的触发和加强机制;中低空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助于近地层的弱风条件和稳定层结的建立;低层暖平流的输入和边界层的浅层抬升是大雾长时间持续的原因;伴随冷空气南下的偏北大风是驱使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340 / 3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北京市一次大雾过程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研究
    周小刚
    王强
    邓北胜
    徐怀刚
    [J]. 气象学报, 2004, (04) : 468 - 475
  • [2] 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的空气污染过程物理量分布特征
    程丛兰
    李青春
    刘伟东
    吴正华
    [J]. 气象科技, 2003, (06) : 345 - 350
  • [3] 雾对城市边界层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徐怀刚
    邓北胜
    周小刚
    王强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 170 - 176
  • [4] 北京城市能见度及雾特征分析
    王继志
    徐祥德
    杨元琴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 160 - 169
  • [5] 南岭山地浓雾的物理特征
    邓雪娇
    吴兑
    叶燕翔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3) : 227 - 236
  • [6] 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及其逆温控制因子的分析
    宋润田
    金永利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 443 - 451
  • [7]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李子华
    [J]. 气象学报, 2001, (05) : 616 - 624
  • [8] 芜湖地区持续性大雾的特征研究
    黄培强
    王伟民
    魏阳春
    [J]. 气象科学, 2000, (04) : 494 - 502
  • [9] 北京地区大雾形成的分析和预报
    吴洪
    柳崇健
    邵洁
    王晓明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0, (01) : 123 - 127
  • [10]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
    李子华
    黄建平
    周毓荃
    朱诗武
    [J]. 气象学报, 1999, (05) : 622 -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