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上三叠统长6油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5
作者
郭德运 [1 ]
赵靖舟 [2 ]
王延玲 [1 ]
庞雯 [2 ]
机构
[1] 延长油矿管理局
[2] 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工程系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 孔喉结构;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为了确定造成长6油层低渗、特低渗的原因,对储层岩石学、沉积体系、孔喉结构及孔渗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长6油层的孔喉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油层的孔喉结构主要为中、低孔—微喉型,孔喉结构的特征主要是受成岩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长6油层这种中、低孔—微喉型孔喉结构控制了长6油层的产能,使长6油层成为低渗、特低渗型油层.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88 +88-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 [J].
杨晓萍 ;
裘怿楠 .
沉积学报, 2002, (04) :628-632
[2]   川口油田长6段油层组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J].
李文厚 ;
柳益群 ;
冯乔 .
岩石学报, 1998, (01) :118-128
[3]   子北油田长6油组砂体分布及相带展布 [J].
赵靖舟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11-14+3
[4]   陕北上三叠统延长组含油砂体的沉积环境 [J].
梅志超 ;
彭荣华 ;
杨华 ;
刘国江 ;
曾少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8, (03) :261-267+326
[5]  
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裘怿楠等著, 1997
[6]  
Integrated diagenetic modeling a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for classtic system. Surdam R C, Crossey L J.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