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多蘖矮半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10
作者
隋炯明
梁国华
李欣
吴书俊
严松
赵祥强
张正球
顾铭洪
机构
[1]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
关键词
籼稻; 半矮秆基因; 连锁分析; 基因定位; 赤霉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籼稻标记基因系材料多蘖矮的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是由2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的,分别为sd1和一个新的半矮秆基因,该基因初步定名为sdt3。以多蘖矮与南京6号杂交F2的分离群体为基础,应用SSR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将半矮秆基因sdt3定位于第11染色体的SSR标记SSR98和SSR35之间,分别相距0.06 cM0、.13 cM,二者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93kb。以南京6号为轮回亲本与多蘖矮进行回交和自交获得由半矮秆基因sdt3控制的近等基因系(新多蘖矮),以赤霉素处理表明,由sdt3控制的半矮秆系新多蘖矮对赤霉素不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845 / 8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J].
李欣 ;
顾铭洪 ;
梁国华 ;
徐金凤 ;
陈宗祥 ;
杨海生 .
遗传学报, 2001, (01) :33-40
[2]   水稻矮秆基因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利用 [J].
万平 ;
阮洪家 .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03) :11-13+17
[3]   水稻半矮秆基因sdl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J].
石春海,申宗坦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1) :13-18
[4]   矮泰引-2中半矮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J].
梁国华,潘学彪,顾铭洪,嵇朝球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3) :189-192
[5]   应用赤霉素对水稻矮秆基因资源进行苗期鉴别的研究 [J].
董凤高 ;
熊振民 ;
闵绍楷 ;
王建林 ;
林鸿宣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3) :13-19
[6]   一种籼稻新矮源的分离和遗传鉴定 [J].
顾铭洪 ;
潘学彪 ;
李欣 ;
董桂春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01) :33-40
[7]   籼稻矮源遗传研究——论80-7010的性质及新矮源的利用 [J].
朱立宏 ;
周傲南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1) :15-22
[8]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warfing genes of wheat and rye [J].
Borner, A ;
Plaschke, J ;
Korzun, V ;
Worland, AJ .
EUPHYTICA, 1996, 89 (01) :69-75
[9]  
Physiological genetics of the dominant gibberellin-nonresponsive maize dwarfs, Dwarf8 and Dwarf9[J] . Rodney G. Winkler,Michael Freeling.Planta . 1994 (3)
[10]   GIBBERELLINS AND LEAF EXPANSION IN NEAR-ISOGENIC WHEAT LINES CONTAINING RHT1 AND RHT3 DWARFING ALLELES [J].
APPLEFORD, NEJ ;
LENTON, JR .
PLANTA, 1991, 183 (02) :22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