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法、密度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贾倩
齐华
吴亚男
刘明
于吉琳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耕作方法; 种植密度; 施氮量;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2.04.031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垄作方法、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法中,产量依平播垄管、垄播垄管、平播平管次序递减,与平播平管产量相比,平播垄管与垄播垄管分别增产了34.22%和32.80%;在试验设置的密度区间内,呈现种植密度愈大产量愈低的变化趋势;氮肥用量在112.5kg/hm2和225kg/hm2时,可以获得较高产量,不施氮和施氮量过大都会使产量降低。耕作方法、密度与氮肥可有效调控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耕作方法配合适宜的密度与氮肥是确保合理干物质积累量动态的前提,也是高产形成的重要保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施氮对灌漠土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动态的影响 [J].
李玉英 ;
宋玉伟 ;
程序 ;
孙建好 ;
刘吉利 ;
李隆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4 (01) :61-65
[2]   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研究 [J].
韩金玲 ;
李彦生 ;
杨晴 ;
周印富 ;
王文颇 ;
李婧实 ;
张国庆 .
玉米科学, 2008, (05) :115-119
[3]   不同密度对玉米会单4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J].
康平德 ;
徐中志 ;
袁理春 ;
李飞 ;
赵琪 .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2) :119+123-119
[4]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孙利军 ;
张仁陟 ;
黄高宝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6) :207-211
[5]   产量15000kg·ha以上夏玉米灌浆期间的光合特性 [J].
黄振喜 ;
王永军 ;
王空军 ;
李登海 ;
赵明 ;
柳京国 ;
董树亭 ;
王洪军 ;
王军海 ;
杨今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09) :1898-1906
[6]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J].
远红伟 ;
陆引罡 ;
刘均霞 ;
崔保伟 .
华北农学报, 2007, (S1) :140-143
[7]   夏玉米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特性时间变异性的影响 [J].
许迪 ;
Schmid R ;
Mermoud A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01) :64-70+87
[8]   玉米地上器官干物质积累运转及其分配的研究 [J].
李济生 ;
董淑琴 .
北京农业科学, 1985, (02)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