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管胞特征及微纤丝角的变异

被引:8
作者
孙晓梅 [1 ]
楚秀丽 [1 ]
张守攻 [1 ]
丁彪 [2 ]
周德义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辽宁省清源县大孤家国营林场
关键词
落叶松; 种; 杂交组合; 管胞特征; 微纤丝角; 变异;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11.04.006
中图分类号
S791.22 [落叶松];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对落叶松属4个种及其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种间杂交组合的早晚材管胞形态和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各管胞特征值及微纤丝角基本符合甚至远超过较优纸浆材筛选要求;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早晚材管胞形态特征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早、晚材管胞长变幅分别为3 164.45 3 865.26、3 318.51 4 200.87μm,早、晚材管胞长宽比变幅分别为57.10 72.93、117.95 146.50,早晚材管胞径向腔径变幅分别为38.9646.68、10.76 12.92μm,日本落叶松早晚材纤维长、纤维长宽比均显著高于华北、长白及兴安落叶松,从管胞特征值分析,日本落叶松较其它3种落叶松更具制浆造纸应用潜力;3个同母本种间杂交组合的多数指标表现出近母本且超父本的优势,尤其以日×长(R2)、日×兴(R3)杂种超父本的优势更为明显;早晚材管胞长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之后逐步达到稳定值,属PashinⅡ型,早晚材管胞宽和早材管胞径向腔径则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而晚材径向腔径表现出随年龄增加缓慢下降的趋势。综合管胞特征径向变化趋势,初步确定落叶松纸浆材工艺成熟期为15 20年,超过20年晚材壁腔比增加,影响制浆造纸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415 / 4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落叶松管胞形态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J].
赵西平 ;
郭明辉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07) :45-48
[2]   兴安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和微纤丝角及其径向变异的研究 [J].
白默飞 ;
刘盛全 ;
周亮 ;
刘倩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6 (02) :189-193
[3]   落叶松种间及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间的物候变异与早期选择 [J].
孙晓梅 ;
张守攻 ;
周德义 ;
王效东 ;
丁彪 ;
刘素梅 .
林业科学, 2008, (01) :77-84
[4]   落羽杉种源木材微纤丝角和纤维形态的变异 [J].
汪贵斌 ;
曹福亮 ;
柳学军 ;
郝明灼 ;
胡光磊 ;
汪企明 .
林业科学, 2007, (06) :117-122
[5]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 [J].
马顺兴 ;
王军辉 ;
张守攻 ;
孙晓梅 ;
王笑山 ;
丁彪 ;
刘淑梅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2) :188-191
[6]   杉木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 [J].
黄寿先 ;
施季森 ;
李力 ;
杨立伟 ;
杨立国 ;
翁玉榛 ;
余荣卓 ;
陈孝丑 ;
郑仁华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1-14
[7]   日本落叶松化学组成与纤维特性的研究 [J].
谢新良 ;
石淑兰 ;
魏德津 ;
杨英迪 ;
黄炎 ;
王军辉 ;
张守攻 .
国际造纸, 2004, (01) :24-28
[8]   贵州产马尾松人工林纤维形态和纤丝角的研究 [J].
姬宁 ;
潘彪 ;
徐永吉 .
贵州林业科技, 2003, (03) :50-51
[9]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纸浆材材质的影响 [J].
郭明辉 ;
陈广胜 ;
王金满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4) :18-19
[10]   坡向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J].
郭明辉 ;
赵西平 ;
陈广胜 ;
丁淑英 ;
佟得海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3)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