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旱涝特征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28
作者
刘琳
徐宗学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Z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 REOF; Hurst指数; 西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Z指数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REOF方法和Hurst指数对西南地区旱涝等级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SPI和Z指数的计算结果和现实情况较一致,从多年平均值来看,云南的中甸及四川的石渠、德格等地干旱指数处于低值区,属重旱区。贵州和广西及云南南部部分地区属易涝区。逐年的SPI和Z指数结果大体一致,2000年以后,干旱指数波动较大。通过REOF分析,Z指数的分布大致分为川西区、川东(包括渝)区、云贵(包括广西北部)区、广南四个区域。云贵区Z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涝情呈减弱趋势;川西区在1964年至1973年间干旱严重,1995年以后变化相对稳定,但干旱也时有发生;川东区旱涝变化不显著。经Hurst指数分析,西南五省市未来的旱涝情况大致为干旱程度呈逐步加大的态势,洪涝程度呈较弱的逐步减小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792 / 18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40a陇东地区旱涝时空特征 [J].
王媛媛 ;
张勃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2) :2135-2144
[2]   夏季风水汽输送对云南夏季旱涝的影响 [J].
张万诚 ;
汤阳 ;
郑建萌 ;
曹杰 ;
马涛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2) :293-301
[3]   河北省近40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J].
阮新 ;
刘学锋 ;
李元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1) :50-53
[4]   分形理论在吉林西部干旱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J].
李海毅 ;
汤洁 ;
斯蔼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26-130
[5]   标准化降水指标与Z指数在我国应用的对比分析 [J].
袁文平 ;
周广胜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523-529
[6]   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J].
左洪超 ;
吕世华 ;
胡隐樵 .
高原气象, 2004, (02) :238-244
[7]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气象学报, 2001, (06) :737-746
[8]   华北平原地区夏季严重旱涝特征诊断分析 [J].
孙安健 ;
高波 .
大气科学, 2000, (03) :393-402
[9]   我国单站旱涝指标确定和区域旱涝级别划分的研究 [J].
鞠笑生 ;
杨贤为 ;
陈丽娟 ;
王有民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7, (01) :27-34
[10]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J].
黄嘉佑 .
大气科学, 1991, (03) :1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