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夏季风水汽输送对云南夏季旱涝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张万诚
[1
]
汤阳
[2
,3
]
郑建萌
[4
]
曹杰
[2
]
马涛
[2
]
机构:
[1]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
[3]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4] 不详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夏季旱涝;
水汽输送通量;
水汽源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1961—2002年逐月再分析资料(ERA-40),计算夏季80°E~130°E,0°~35°N区域内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并使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云南夏季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的时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夏季风降水有两支水汽来源,最强一支来自越赤道气流转向后在孟加拉湾北上形成西南水汽输送,其水汽源地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反映南亚季风对云南的影响;另一支为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气流,其源地是西太平洋、南海,反映东亚季风对云南的影响;云南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通道是南亚夏季风水汽输送。夏季风水汽通量矢量的第一特征向量分布型大致呈反气旋式水汽输送,对应云南夏季降水的一致偏多;水汽通量矢量场第二特征向量的分布大致为气旋式水汽输送,对应云南夏季降水偏少;第三特征向量为气旋式-反气旋式,造成云南夏季降水南北分布差异,反映云南夏季降水的南北差异。第一模态的水汽通量有很强的年际变化,在年代际变化上13~15 a周期较为显著,在年际变化上2~3 a的周期较显著;1960年以来水汽通量呈减少趋势为-0.105 kg(m.s)-1/a。第二模态的水汽通量呈增加趋势,为0.566 kg(m.s)-1/a,在年代际变化上11~15 a周期最为显著,从1970年代中期后水汽通量呈2~3 a的周期振荡。夏季异常旱涝年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的西南水汽输送的强度及位置有关,并且对流层中层的水汽输送起决定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1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