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源污染输出特征

被引:26
作者
宋泽芬 [1 ]
王克勤 [1 ]
杨云华 [2 ]
李天兴 [2 ]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
[2] 玉溪市水利局
关键词
面源污染; 输出; 土地利用类型。;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2.011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澄江尖山河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中面源污染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中面源污染物输出量不同,农地的全磷输出量最大,其次是人工林,次生林和灌草丛较小;氨氮和COD输出量表现出农地和人工林大于次生林和灌草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中面源污染物输出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植被覆盖度越高,径流水中的氮、磷浓度越高,而COD、氨氮浓度越低,硝态氮浓度是亚硝态氮浓度的8.5~111倍,可溶态氮以硝态氮形式流失为主;侵蚀泥沙有富集养分的特征,且次生林和灌草丛的富集率高于农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侵蚀泥沙中全氮和全磷的输出量依次为:农地>人工林>灌草丛>次生林,速效氮和速效磷则为:农地>人工林>次生林>灌草丛。与氮相比,表层土壤中的磷更容易随径流流失,磷的输出以泥沙结合态为主,特别是速效磷。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1+158 +1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对面源污染影响的定量研究 [J].
路炳军 ;
段淑怀 ;
袁爱萍 ;
符素华 ;
柳立兵 .
资源科学, 2006, (05) :196-200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 [J].
高超 ;
朱继业 ;
朱建国 ;
宝川靖和 ;
王登峰 ;
周娟娟 ;
高翔 ;
窦贻俭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1) :115-121
[3]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流失特征研究 [J].
王晓龙 ;
李辉信 ;
胡锋 ;
秦江涛 ;
张斌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5) :33-36+57
[4]   官厅水库周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磷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J].
梁涛 ;
王红萍 ;
张秀梅 ;
袁婧薇 ;
章申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4) :483-490
[5]   千岛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氮和磷流失的影响 [J].
吕唤春 ;
薛生国 ;
方志发 ;
傅军 ;
陈英旭 .
中国地质, 2004, (S1) :112-117
[6]   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J].
黄云凤 ;
张珞平 ;
洪华生 ;
陈能汪 ;
黄金良 ;
曾悦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735-739
[7]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J].
袁东海 ;
王兆骞 ;
陈欣 ;
郭新波 ;
张如良 .
生态学报, 2003, (01) :188-198
[8]   农田暴雨径流侵蚀泥沙流失及其对氮磷的富集 [J].
黄满湘 ;
周成虎 ;
章申 ;
汪权方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13-16+33
[9]   不同雨强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J].
马琨 ;
王兆骞 ;
陈欣 ;
尤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16-19
[10]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土流失特征 [J].
黄进勇 ;
严力蛟 ;
王兆骞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2, (01)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