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模拟UV-B辐射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谢纯刚 [1 ,2 ]
张运林 [1 ]
朱广伟 [1 ]
何开跃 [2 ]
冯龙庆 [1 ]
蔡琳琳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UV-B辐射; 超微结构; 生物量; 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择我国蓝藻水华的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进行人工模拟UV-B辐射连续24h照射实验,测定铜绿微囊藻生物量、生理及超微结构指标,探讨湖泊特别是高原湖泊藻类生长对UV-B辐射增强的胁迫响应.结果表明,当辐射时间达到1h时,铜绿微囊藻便开始陆续死亡,但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叶绿素a浓度保持稳定;当辐射时间少于4h时,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始终保持较高活性,细胞膜保持基本完整,细胞内类囊体和蓝藻素颗粒数目保持稳定;当辐射时间超过4h后,微囊藻叶绿素a浓度和SOD酶活性等开始快速下降.研究表明,连续辐射4h是铜绿微囊藻可抗逆的极限.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云南高原紫外辐射强度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J].
周平 ;
陈宗瑜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3) :487-493
[2]   HCO3-碱度增加对铜绿微囊藻光合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J].
康丽娟 ;
潘晓洁 ;
常锋毅 ;
李敦海 ;
沈银武 ;
刘永定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 (01) :70-75
[3]   紫外线-B增强下SNP、AsA对铜绿微囊藻保护作用 [J].
聂麟 ;
陈坤 ;
李效宇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87-190
[4]   螺旋藻对增强的UV-B胁迫的响应 [J].
薛林贵 ;
徐世健 ;
李师翁 ;
张勇 ;
安黎哲 .
水生生物学报, 2007, (02) :201-207
[5]   低纬高原城市紫外辐射变化特征分析 [J].
毕家顺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5) :637-641
[6]   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的“热乙醇法”及其测定误差的探讨 [J].
陈宇炜 ;
陈开宁 ;
胡耀辉 .
湖泊科学, 2006, (05) :550-552
[7]   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 [J].
胡小贞 ;
马祖友 ;
易文利 ;
葛新华 ;
郑朔方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S1) :55-57
[8]  
不同藻类在UV-B处理下的抗性生理研究[D]. 黎峥.暨南大学. 2003
[9]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合生主编, 2000
[10]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 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