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B增强下SNP、AsA对铜绿微囊藻保护作用

被引:2
作者
聂麟 [1 ]
陈坤 [2 ]
李效宇 [1 ]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紫外线-B;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7 [植物生物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在UV-B辐射下,培养群体和单细胞的铜绿微囊藻,研究了外源的SNP(硝普钠,NO供体)、AsA(抗坏血酸)对铜绿微囊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的增强,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经过2 h照射后,抗氧化酶的活性都大于对照所发生的变化,而群体的抗氧化酶始终保持着比单细胞更高的活性,这说明群体比单细胞更能耐受UV-B胁迫.同时SNP处理组所测得的数据均比对照组和AsA处理组大,这说明SNP能更好地协助铜绿微囊藻耐受UV-B辐射.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微囊藻毒素对澳洲水泡螺的毒性效应 [J].
李效宇 ;
刘永定 ;
张榜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112-115
[2]   紫外线(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J].
陈坤 ;
朱涛 ;
娄元伟 ;
饶本强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359-366+372
[3]   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效果研究 [J].
余国忠 ;
黄斌 ;
周红升 ;
牛继强 ;
徐丰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57-60
[4]   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小麦叶片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 [J].
阮海华 ;
沈文飚 ;
叶茂炳 ;
徐朗莱 .
科学通报, 2001, (23) :1993-1997
[5]   由臭氧层衰竭导致的UV-B辐射增加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J].
李海涛 ;
庄欠来 ;
沈文清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4) :63-72
[6]   铜锈微囊藻两种表型的生长生理特性及毒素组成比较分析 [J].
雷腊梅 ;
宋立荣 ;
刘永定 .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03) :205-209
[7]   云南程海蓝藻毒性研究 [J].
李开源 ;
丁明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37-40
[8]   高浓度氧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 [J].
罗广华 ;
王爱国 ;
邵从本 ;
郭俊彦 .
植物生理学报, 1987, (02) :161-167
[9]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ustralian isolates of the toxic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J] . Christopher J. S. Bolch,Susan I. Blackburn.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