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钢轨打磨目标型面研究

被引:31
作者
崔大宾 [1 ]
李立 [1 ]
金学松 [2 ]
周亮节 [1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钢轨踏面; 钢轨打磨; 优化; 动力学; 磨耗和疲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213.4 [钢轨];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2301 ;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轮轨接触界面法向间隙的钢轨踏面设计方法,寻找了重载线路上较小轮轨接触应力水平的钢轨打磨目标型面,为新铺设钢轨预打磨及预防性打磨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寻找了轨头的优化范围,在此范围内能保证轮对动态横移过程中,轮轨接触点附近最小法向间隙的钢轨轨头外形。针对重载线路轮轨伤损严重的问题,利用目前的方法对现有的60kg/m钢轨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对优化前后钢轨踏面与原车轮接触时静态接触性能及动态接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轮轨界面之间具有较好的"共形"接触特性,在不降低车轮其他动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钢轨踏面优化后的轮轨接触应力显著地降低,并且使左右轮轨磨耗程度趋于均衡,可以有效降低轮轨磨耗与滚动接触疲劳。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高速客车轮对动力学性能的比较 [J].
肖广文 ;
肖新标 ;
温泽峰 ;
金学松 .
铁道学报 , 2008, (06) :29-35
[2]   重载货车车轮踏面垂直磨耗原因分析及改进 [J].
张宝庆 ;
周国东 .
铁道机车车辆, 2008, (03) :70-72
[3]   重载列车车辆轮轨作用研究 [J].
卜继玲 ;
李芾 ;
付茂海 ;
黄运华 .
中国铁道科学, 2005, (05) :52-56
[4]   轮对运动状态对轮轨滚动接触应力的影响 [J].
金学松 ;
温泽峰 ;
张卫华 .
工程力学, 2004, (01) :165-173
[5]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应力分析 [J].
金学松 ;
温泽峰 ;
张卫华 .
机械工程学报, 2004, (02) :5-11
[6]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和摩擦功 [J].
温泽峰 ;
金学松 ;
刘兴奇 .
摩擦学学报, 2001, (04) :288-292
[7]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一个途径——序列二次规划SQP [J].
钱令希 ;
钟万勰 ;
程耿东 ;
隋允康 .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1984, (01) :7-20
[8]  
BFGS方法及其在求解约束优化问题中的应用.[D].刘陶文.湖南大学.2006, 05
[9]  
Design of railway wheel profile taking into account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and wear.[J].I.Y. Shevtsov;V.L. Markine;C. Esveld.Wear.2008, 9
[10]  
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M].金学松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