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被引:4
作者
王新望
张汝斌
范濂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郑州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
[3] 郑州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基础群体; 遗传进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三轮平均在5%以上.从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度看,集团选择效果最大;对群体的改良,以混合选择最优,其次是回交混合选择,二者均有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而集团选择不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就选择阶段而言,集团选择、混合选择和回交混合选择分别在第一、二、三轮选择效果最高.本文还对小麦轮回选择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两种轮回选择方案对玉米群体改良的效应 [J].
秦泰辰 ;
李增禄 ;
邓德祥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4) :25-32
[2]   小麦轮回选择的初步实践 [J].
王振富 ;
双志福 ;
张瑞仙 ;
降彩霞 .
华北农学报, 1987, (01) :25-30
[3]   全姊妹轮回选择与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初步研究 [J].
赖仲铭 ;
杨克诚 .
作物学报, 1983, (01) :7-16
[4]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鉴定及其在遗传学和育种学上的价值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01) :47-56
[5]  
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 科学出版社 , 张尧庭,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