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轮回选择的初步实践

被引:6
作者
王振富
双志福
张瑞仙
降彩霞
机构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关键词
小麦; 轮回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以抗锈和矮秆丰产为主要目标的轮回选择,选择压分别为5.6%和4.7%.抗锈群通过一轮混合选择,条锈病反应型0—1级的抗病株率和严重度25%以下的轻病株率较基础群体分别提高12.5%和5.1%.矮秆丰产群采用两种轮选方案.经两轮选择看出,改良半姐妹法其群体的株高比基础群体明显降低6.2厘米,其余性状有向选择目标集中的趋势;混合选择法其群体除穗粒数外,其余性状进展趋势与上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小麦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J].
王振富 ;
双志福 .
山西农业科学, 1983, (01) :30-33
[2]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98
[3]   小麦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2—2—3”的研究及其利用 [J].
王琳清 ;
程俊源 ;
施巾帼 ;
高忠丽 .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0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