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地区气象要素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9
作者
何立富 [1 ]
王遂缠 [2 ]
张志刚 [1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甘肃省气象局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沉降风; 高空西风锋区; 相对湿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央气象台奥运火炬传递珠峰气象保障队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2007年4月12日-5月8日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大本营地面自动站和79次探空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揭示了珠峰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事实。结果表明:受珠峰北坡绒布冰川沉降风影响,珠峰大本营盛行南风;风速和气温日变化呈单峰分布,风速极小值和日最低气温出现在08:00(北京时,下同),而极大值出现在15:00前后;相对湿度峰值出现在07:00和23:00,正午前后相对湿度最小。6200 m高度以下几乎昼夜恒吹下山风,偏南风在22:00至次日00:00最强;7200-9000 m高度风向主要以偏西风为主,风速随高度也明显增加。5200-8000 m各高度上,日最低气温始终出现在08:00,最高气温出现在16:00,8200 m以上气温呈现出多波动起伏。在6700-9700 m高度能维持相对湿度的高值中心,大值区主要位于6500-8800 m高度。高空西风锋区位于12000-15000 m,对流层顶高度大约在18200 m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 编, 1975
[12]   GMS-5水汽图象所揭示的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上部水汽分布特征 [J].
许健民,郑新江,徐欢,方翔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6, (02) :246-251
[13]   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及行星反射率 [J].
孙治安,翁笃鸣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4) :394-401
[14]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云对辐射周期振荡的作用 [J].
李维亮 ;
程耕奎 .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1988, (01) :64-69
[15]   青藏高原大气光学特性的测量与分析 [J].
王鹏举 ;
周秀骥 .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1988, (01) :46-55
[16]   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的冰川风 [J].
高登义 .
冰川冻土, 1985, (03) :249-256
[17]   珠穆朗玛峰雪的现象 [J].
钟大庆 .
气象, 1980, (12)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