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新北山东段中南带为北山古生代裂谷—造山带 ,呈北东东—东西—北西西向展布 ,是塔里木地块东北部太古界、元古界基础上开裂 ,总体呈二堑一垒五大块 ,经历∈或O -S或D1、D或D -C和P1—P2 三次拉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及其两侧基底岩系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金矿床 (点 ) ,可分为马庄山—南金山、金窝子—照壁山、白山南—拾金坡—将军台、老金厂—音凹峡、白墩子—小西弓、三危山—小宛南山等成矿带 ,根据赋矿岩系分为产于上古生代火山—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 ,产于印支、海西、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岩体中 ,产于中元古—太古代变质岩系中 ,产于奥陶纪、志留纪火山碎屑岩中 ,产于寒武纪、震旦纪含炭泥岩、硅质岩和大理岩中等金矿 ,以及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 7种赋矿岩系以前 3种为主 ,4类矿石建造以前 2类为主。控矿因素 :断裂特别是韧性、韧—脆性断裂 ,地层岩性特别是火山岩—碎屑岩 ,岩浆岩特别是海西期、加里东期中酸性、中基性岩 ,成矿时代为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以印支期为主 ,与该期构造活动同步或准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