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凹陷石油运聚成藏过程中运载层残留油量计算关键参数的求取

被引:2
作者
田立新 [1 ]
武丽 [2 ,3 ]
姜振学 [2 ,3 ]
周晶晶 [2 ,3 ]
姚蕾蕾 [2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孔隙度下限; 石油运聚范围; 残留油柱高度; 残留油量; 辽东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沙河街组一、二段运载层残留油量在1.84×108~2.59×108t,约占排烃量的7.4%~10.4%。储层滞留烃是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的主要损耗方式,残留油量计算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得对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05 / 4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体系的划分及定量评价 [J].
姜福杰 ;
姜振学 ;
庞雄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5) :651-660
[2]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体系的划分及定量评价 [J].
姜福杰 ;
姜振学 ;
庞雄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5) :651-660
[3]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J]. 朱筱敏,董艳蕾,杨俊生,张琴,李德江,徐长贵,于水.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4]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J]. 朱筱敏,董艳蕾,杨俊生,张琴,李德江,徐长贵,于水.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5]   渤海海域油气藏特征统计分析 [J].
彭文绪 ;
周心怀 ;
彭刚 ;
王丽君 ;
杨波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1) :18-21
[6]   渤海海域油气藏特征统计分析 [J].
彭文绪 ;
周心怀 ;
彭刚 ;
王丽君 ;
杨波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1) :18-21
[7]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分析 [J].
李德江 ;
朱筱敏 ;
董艳蕾 ;
张小静 ;
陈建庆 ;
孙琦 ;
熊作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69-676
[8]   油气成藏“相—势”耦合作用探讨——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J].
王永诗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5) :472-476
[9]   东营凹陷沙三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J].
姜福杰 ;
庞雄奇 ;
姜振学 ;
李素梅 ;
田丰华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4) :7-11+185
[10]   东营凹陷沙三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J].
姜福杰 ;
庞雄奇 ;
姜振学 ;
李素梅 ;
田丰华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4) :7-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