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88
作者
林代杰 [1 ]
郑子成 [1 ]
张锡洲 [1 ]
李廷轩 [1 ]
何淑勤 [2 ]
文毅 [2 ]
干晨兵 [3 ]
机构
[1] 不详
[2]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不详
[4]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5] 四川省夹江县农业局
[6] 不详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入渗; 根系; 土壤理化性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1.016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红叶李林、李园、梨园、桃园的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叶李林与李园、梨园和桃园相比,砂粒含量分别增加5.78%,16.17%和19.59%,粘粒含量分别减少5.34%,10.46%和13.57%,其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是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最高的;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明显,土壤渗透性能表现为红叶李林>李园>梨园>桃园,这表明红叶李林能够有效延缓地表径流的发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能力与砂粒含量、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度及总孔隙度呈正相关,与粉砂粒含量、粘粒含量、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且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入渗过程均可通过考斯加可夫公式进行高精度拟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云南干热河谷不同坡面整地方式强化降雨入渗的效益 [J].
李艳梅 ;
王克勤 ;
崔吉林 ;
刘芝芹 .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11) :25-29+58
[2]   紫色土坡耕地降雨入渗试验研究 [J].
傅斌 ;
王玉宽 ;
朱波 ;
王道杰 ;
王先拓 ;
王勇强 ;
任熠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7) :39-43
[3]   土壤入渗特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J].
吕刚 ;
吴祥云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7) :494-499
[4]   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紫色土入渗特征研究 [J].
马晓刚 ;
张兵 ;
史东梅 ;
吕刚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5) :25-29
[5]   浙江安吉主要林地类型土壤渗透性 [J].
刘道平 ;
陈三雄 ;
张金池 ;
谢莉 ;
姜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493-498
[6]   金沙江支流冲沟侵蚀区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J].
周维 ;
张建辉 .
土壤, 2006, (03) :333-337
[7]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入渗能力及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J].
李雪转 ;
樊贵盛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3) :188-190
[8]   黄土坡耕地弃耕后土壤入渗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J].
陈瑶 ;
张科利 ;
罗利芳 ;
彭文英 .
泥沙研究, 2005, (05) :45-50
[9]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 [J].
余新晓 ;
赵玉涛 ;
张志强 ;
程根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5-19
[10]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空间变异性 [J].
袁建平 ;
雷廷武 ;
郭索彦 ;
蒋定生 .
水利学报, 2001, (10)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