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围岩破裂过程中的自然电位响应

被引:6
作者
吴超凡 [1 ,2 ]
刘盛东 [2 ,3 ]
杨胜伦 [4 ]
路拓 [3 ]
王勃 [3 ]
机构
[1] 龙岩学院资源工程系
[2]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4]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关键词
围岩破裂; 自然电位; 电法勘探;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3.01.003
中图分类号
P631.3 [电法勘探]; TD166 [生产地质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0819 ;
摘要
煤层开采过程中,围岩破裂伴有电子逃逸现象,引起自然电场的变化。通过建立数值模型与设计岩层开采模拟实验,发现岩层裂隙发育部位自然电位降低,且裂隙发育越完全电位越低;岩层压缩区自然电位升高。煤矿开采过程实际监测发现:在煤层顶板"三带"中,垮落带自然电位低,且变化比较稳定;断裂带自然电位表现较为不稳定,变化频繁;弯曲下沉带表现为高电位,且极为稳定,变化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网络分布式并行电法勘探系统.[A].刘盛东;吴荣新;胡水根;郭立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2006,
[2]   含水层渗流突变过程地电场响应的物理模拟 [J].
刘盛东 ;
杨彩 ;
赵立瑰 .
煤炭学报, 2011, 36 (05) :772-777
[3]   电法勘探中并行数据采集与传统数据采集效率的比较研究 [J].
胡水根 ;
刘盛东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 25 (02) :612-617
[4]   基于地下水渗流中地电场响应的矿井水害预警试验研究 [J].
刘盛东 ;
王勃 ;
周冠群 ;
杨胜伦 ;
陈明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2) :267-272
[5]   深部矿井工作面地质条件及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J].
朱国维 ;
邸兵叶 ;
马文波 ;
武彩霞 ;
丁雯 .
煤炭工程, 2008, (03) :66-68
[6]   围岩破碎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 [J].
鲁岩 ;
邹喜正 ;
崔道品 ;
于新峰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 (02) :219-221
[7]   水压致裂试验过程中自然电位测量研究 [J].
李宏 ;
张伯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07) :1425-1429
[8]   自电位层析成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J].
龙海丽 ;
郝锦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130-136
[9]   大庆油田储层自然电位曲线的变异与孔隙压力解释 [J].
王连生 ;
燕守斌 ;
沈霞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04) :463-466+493
[10]   自然电场的概率成像方法评价 [J].
许令周 ;
关继腾 ;
房文静 .
物探与化探, 2003, (05) :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