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冲突与制度设计:协和民主模式与聚合模式的理论比较

被引:12
作者
左宏愿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多族群国家; 民主; 协和民主模式; 聚合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82 [民主、人权、民权];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在西方政治学界,利普哈特的协和民主模式和霍洛维茨的聚合模式是治理族群冲突、实现自由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影响力的制度方案。协和民主模式依赖于不同族群政治领导之间的精英式合作,通过建立一种最大限度集体性地维护每个族群的独立性、发挥其政治影响力的机制,保障族群间的和谐,其主要途径有大联合政府、族群自治、比例代表制选举和少数否决权。聚合模式则主张鼓励和促进族群之间的政治调适,其方法是以制度促进跨族群政党的产生、跨族群的选举激励及群体之间的适应,逐步减弱族性政治的张扬。本文就这两种制度设计的理论主张及基本模式作一概述,并在比较的基础上作批判性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1+108 +10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原生论与建构论:当代西方的两种族群认同理论 [J].
左宏愿 .
国外社会科学, 2012, (03) :107-114
[2]   异质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交叉压力”假说的理论脉络与解析 [J].
胡伟 ;
李德国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4) :110-116
[3]   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 [J].
殿敏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5, (05) :37-40
[4]  
代议制政府[M]. 商务印书馆[英]米尔M, 1982
[5]   Constitutional design for divided societies [J].
Lijphart, A .
JOURNAL OF DEMOCRACY, 2004, 15 (02) :96-109
[6]   Explaining interethnic cooperation [J].
Fearon, JD ;
Laitin, DD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6, 90 (04) :715-735
[7]  
The Puzzle of Indian Democracy: A Consociational Interpretation[J] . Arend Lijphart.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199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