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张力体系改善低渗透油藏水驱渗流特征实验

被引:13
作者
赖南君 [1 ]
叶仲斌 [2 ]
陈洪 [2 ]
罗平亚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2]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低张力体系; 注入压力; 相对渗透率; 渗流特征; 低渗透油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压力逐渐升高,注水开发效果差。以国内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T油田)为例,研制了改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低张力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低张力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增加油水两相共渗区间,改善低渗透油藏水驱渗流特征,从而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20 / 5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模式与剩余油分布——以辽河西部凹陷齐9—欢50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 [J].
李红南 ;
徐怀民 ;
许宁 ;
黄石岩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4) :404-408
[2]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注水开发中储层伤害研究 [J].
朱玉双 ;
李庆印 ;
王小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263-268
[3]   陆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以冀东高尚堡和胜利永安镇油藏为例 [J].
尹志军 ;
鲁国永 ;
邹翔 ;
杨志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106-110+117
[4]   改善稠油渗流流变性的试验 [J].
王步娥 ;
郑惠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370-373
[5]   新一代表面活性剂:Geminis [J].
赵剑曦 .
化学进展, 1999, (04) :348-357
[6]  
油气开采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陈洪.西南石油学院 2004
[7]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D]. 杨建军.西南石油学院 2005
[8]  
油气田应用化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陈大钧等编, 2006
[9]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道品等著, 1997
[10]  
油层物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更生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