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的,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67
作者
胡新亮
刁桂苓
马瑾
李雪英
高景春
王勤彩
机构
[1] 河北省地震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矩张量; 振幅比测定震源机制方法; 可靠性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 [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有的检验工作证实中国早期或者手工作图测定的震源机制解可靠性极差。经比较 ,由远震波形反演的矩张量解 ,同一地震不同作者的结果之间差异甚小 ,可靠性较高 ;而基于P波初动方向测定震源机制解的格点尝试法所给出的解空间比其他方法要好。对 2 0 0 3年 4月发生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范围内的 2次 4级地震进行了分析。取用不同的资料 ,由格点尝试法和 -P ,-S垂直向振幅比方法分别测定了震源机制解 ,二者基本一致 ,并且和过去当地发生的 5级以上地震的哈佛大学CMT解接近。这既说明了地震活动的继承性 ,也证实了震源机制解并非随机分布。由于中小地震发生的随机性 ,用统计的方法对用振幅比资料测定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分析 ,结果是客观、恰当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1996年川滇地区发生的一次应力转向事件 [J].
王凯英 ;
马瑾 ;
顾国华 ;
刁桂苓 .
地学前缘, 2003, (S1) :233-239
[2]   由小震震源机制解得到的鄂尔多斯周边构造应力场 [J].
范俊喜 ;
马瑾 ;
刁桂苓 .
地震地质, 2003, (01) :88-99
[3]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测定结果的比较 [J].
万永革 ;
周公威 ;
吴忠良 ;
黄静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1, (05) :1-15
[4]   1997年伽师强震群序列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 [J].
杨欣 ;
高国英 .
地震学报, 1998, (06)
[5]   我国部分早期震源机制解答的重新测定 [J].
许忠淮,汪素云,高阿甲,郭瑛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4, (05) :1-9
[6]  
1989年巴塘6.7级震群的复杂时-空扩展和震源力学机制[J]. 程万正,陈天长.地震学报. 1994(02)
[7]   粤东、闽南沿海小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J].
林纪曾 ;
蒋维强 ;
李幼铭 ;
梁尚鸿 .
地震学报, 1991, (04) :420-429+533
[8]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 [J].
梁尚鸿 ;
李幼铭 ;
束沛镒 ;
朱碚定 .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3) :249-257
[9]   由多个小地震推断的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方向 [J].
许忠淮 ;
阎明 ;
赵仲和 .
地震学报, 1983, (03) :268-279
[10]  
首都圈地震地质环境与地震灾害 .2 高文学,马瑾. 地震出版社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