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

被引:33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吴珍汉
周春景
严富华
麦学舜
朱大岗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孢粉记录; 古植被; 古气候; 湖面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4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被、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木错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频繁的湖面波动、气候的冷暖与干湿变化以及森林-草原与草原植被的交替演化。其总体特征是:约115.9ka BP时,纳木错湖面最高。在116~78ka BP期间,该区气候温和凉爽或温和偏湿,植被以疏林草原与森林草原或森林的交替出现为特征,湖面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基本保持在拔湖140~88m之间。在78~53ka BP期间,该区气候干冷,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大幅度下降,并在拔湖约36~48m之间波动。约53~32ka BP期间,气候转为温暖偏湿或温暖湿润,湖面波动于拔湖约15~28m之间,波动较为频繁。与阶地的发育相对应,该时期内包含了3次明显的暖期和湖面波动过程,区域植被主要以松、蒿、桦为主,为含一定量的冷杉的森林。其中36ka BP左右气候最温暖湿润,区域内可能出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约32~12ka BP期间,该区气候最为干冷,古植被以草原和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再次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最低可至拔湖约8m处,但通常维持在拔湖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5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改进建议 [J].
施雅风 .
冰川冻土, 2002, (06) :687-692
[2]   西藏纳木错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与湖面变化 [J].
赵希涛 ;
朱大岗 ;
严富华 ;
吴中海 ;
马志邦 ;
麦学舜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41-52
[3]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发育 [J].
赵希涛 ;
朱大岗 ;
吴中海 ;
马志邦 .
地球学报, 2002, (04) :329-334
[4]   念青唐古拉山西布冰川区的冰碛层 [J].
吴中海 ;
赵希涛 ;
朱大岗 ;
吴珍汉 .
地球学报, 2002, (04) :343-348
[5]  
青藏高原错鄂湖2.8Ma来的孢粉记录[J]. 吕厚远,王苏民,吴乃琴,童国榜,羊向东,沈才明,李世杰,朱立平,旺罗.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6]   西昆仑山32ka来的冰川与环境演变 [J].
焦克勤 ;
姚檀栋 ;
李世杰 .
冰川冻土, 2000, (03) :250-256
[7]   青藏高原大湖期 [J].
李炳元 .
地理学报, 2000, (02) :174-182
[8]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J].
姚檀栋 ;
施雅风 ;
秦大河 ;
焦克勤 ;
杨志红 ;
田立德 ;
L.G.Thompson ;
E.Mosley-Thomp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5) :447-452
[9]   若尔盖地区25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 [J].
沈才明,唐领余,王苏民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6, (04) :373-385
[10]  
西藏自然地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