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侧位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8
作者
朱继华
刘莹
张卫国
张延军
机构
[1] 抚顺市中医院骨科
[2] 抚顺市中心医院
[3]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辽宁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正常人群; 腰椎侧位中间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为了探讨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测量图象的分析方法 ,以便寻找更敏感的测量部位 ,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 本研究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a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 ,对大连地区 80 1名正常人的腰椎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在图象分析上我们探讨了腰椎侧位图象的分析方法 ,即在ROI(regionsofinterest)的划定上 ,采用了腰椎侧位全椎体和腰椎侧位中间区两种划定方法 ,侧位中间区ROI大小规定为椎体扫描图象长宽各 1 /2所围的区域。结果 男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 2 0~ 2 9岁 ;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 30~ 39。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腰椎骨量随年龄增长而丢失增加 ,腰椎各部位骨量累计丢失率顺序为 :腰椎侧位中间区 >腰椎侧位全椎体>腰椎前后位 ,腰椎侧位中间区最敏感。结论 男性腰椎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2 0~ 2 9岁 ;女性腰椎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30~ 39。腰椎侧位BMD能更敏感地反映腰椎松质骨骨量的变化 ,以侧位中间区最敏感 ,侧位测量优于前后位测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老年妇女不同骨骼部位的骨丢失及其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评价 [J].
伍贤平 ;
廖二元 ;
黄干 ;
邓小戈 ;
王闻博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9, (04) :24-27
[2]   腰椎各椎体骨密度的分析 [J].
刘崇静 ;
关立 ;
孙积慧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9, (01) :35-37
[3]  
骨质疏松学.[M].刘忠厚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