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改革对录取匹配质量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康乐
哈巍
机构
[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高考志愿填报; 匹配; 政策评估;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
G63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中国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近年来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变革。本文利用来自搜学网的高考录取分数数据,结合2005—2011年间各省志愿填报方式改革的自然实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不同志愿填报方式下考生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匹配质量。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从"考前填报"到"估分填报",再到"知分填报",从"顺序志愿"到"平行志愿"的改革,使得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范围显著变"窄",这意味着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带来录取分数范围的收敛。加之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并未出现集体性错配,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一轮改革提高了中国高考的匹配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25+191 +191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双边匹配理论在高考录取制度中的实验研究[D]. 朱琳.华南理工大学. 2010
[12]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研究[D]. 白艳艳.南开大学. 2009
[13]  
College admissions in China: A mechanism design perspective[J] . Min Zhu.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13
[14]  
Matching mechanisms and matching quality: Evidence from a top university in China[J] . Binzhen Wu,Xiaohan Zhong.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 2013
[15]  
高考录取机制的实验研究 .2 孙波. 中国人民大学 . 2012
[16]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2 .
[17]   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 [J].
钟笑寒 ;
程娜 ;
何云帆 .
经济学(季刊), 2004, (02) :76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