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0cal.aB.P.以来东海东北部环境异常及其与全新世ElNio活动的可能联系

被引:7
作者
常凤鸣
李铁刚
庄丽华
阎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晚全新世; 东海东北部; 环境异常; 古生产力; 表层海水古温度; ElNio;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利用取自东海东北部、冲绳海槽西侧陆坡的重力柱状岩芯DOC082(29°13.93′N,128°08.53′E;水深1128m),通过对碳酸钙、有机碳和蛋白石等生源组分含量的分析,结合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放射虫和硅鞭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变化以及底栖有孔虫属种组成特征,揭示了全新世东海东北部生物生产力的演变。研究结果显示,近10500cal.aB.P.以来生源组分含量和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演变趋势十分相似,明显分为3个阶段:约4000cal.aB.P.之前的早、中全新世明显偏低,大约在4000cal.aB.P.左右开始突然大幅度上升,而约3000cal.aB.P.以来的晚全新世以持续的高值为显著特征。生源组分含量、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以及底栖有孔虫内生属种Uvigerina和Bulimina百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一致指示,东海东北部近10500cal.aB.P.以来古生产力演变的显著特征是早、中全新世明显偏低,约4000cal.aB.P.左右突然且大幅度上升,大约3000cal.aB.P.之后的晚全新世为生物生产力异常的高值期;同时有研究表明该区域的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SST)也呈现了明显的三段式演变:早全新世10500~8400cal.aB.P.期间为持续的高值期、中全新世SST相对稳定、3100~500cal.aB.P.期间的晚全新世为显著的低SST时期[1]。近3000cal.aB.P.以来古生产力的异常高值和表层海水古温度的大幅度下降说明晚全新世区域海洋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据东海东北部现代生物生产力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和控制机制、结合现代ElNio发生期间中国大陆气候和降水异常以及黑潮暖流变异的分析表明,近3000cal.aB.P.来东海东北部的环境异常可能是对晚全新世ElNio活动显著增强的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72 / 4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EL Nino事件与洞庭湖区大水年的相关分析与预报 [J].
赵化雄 ;
彭保发 ;
董明辉 ;
陈端吕 .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68-71
[2]   海南岛双池玛珥湖全新世高分辨率环境纪录 [J].
郑卓 ;
王建华 ;
王斌 ;
刘春莲 ;
邹和平 ;
张华 ;
邓韫 ;
白雁 .
科学通报, 2003, (03) :282-286
[3]   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东亚冬、夏季风循环的影响 [J].
陈文 .
大气科学, 2002, (05) :595-610
[4]   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台塬全新世气候事件研究 [J].
黄春长 ;
庞奖励 ;
黄萍 ;
侯春红 ;
韩宇平 .
干旱区地理, 2002, (01) :10-15
[5]   1997—1998年El-Nio至La-Nia期间东海黑潮的变异 [J].
袁耀初 ;
刘勇刚 ;
苏纪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2) :199-210
[6]   我国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二十年 [J].
宁修仁 ;
刘子琳 ;
蔡昱明 .
东海海洋, 2000, (03) :13-20
[7]   东亚冬季风-暖池状况-ENSO循环的关系 [J].
李崇银 ;
穆明权 .
科学通报, 2000, (07) :678-685
[8]   东亚季风和中国梅雨暴雨研究的评述 [J].
李峰 .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1) :74-79
[9]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中国气候及对航海的影响 [J].
廖木星 ;
秦臻 ;
赵怀森 .
中国航海, 1999, (02) :57-61
[10]   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ENSO信息 Ⅰ.观测资料分析 [J].
穆明权 ;
李崇银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9, (03) :27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