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中花色与芥酸含量的遗传连锁分析(英文)

被引:21
作者
刘雪平
涂金星
陈宝元
傅廷栋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改良武汉分中心,武汉,国家油菜改良武汉分中心,武汉,国家油菜改良武汉分中心,武汉,国家油菜改良武汉分中心,武汉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色; 芥酸含量; RAPD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利用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系No.2 12 7 17(白花、有芥酸 )与加拿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Quantum(黄花、低芥酸 )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F1、BC1、F2 和DH(doubledhaploid) 5个世代的花色及芥酸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花色受单基因控制 ,且白花对黄花为显性 ;芥酸含量仅表现出一对基因的差异且具有加性效应的遗传模式。花色和芥酸含量的连锁分析表明 :白花与高芥酸紧密连锁 ,在DH群体中重组频率为 5 8%。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 ,从 6 85条 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筛选到一个与黄花和低芥酸含量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92 -14 0 0 。在遗传图谱上黄花基因和低芥酸基因距离S92 -14 0 0 标记的图距分别为 2 2cM和 5 4cM。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率的某些培养因素研究 [J].
余凤群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97, (02) :165-168+258
[2]   一种有效提取油菜叶片总DNA的方法 [J].
李佳,沈斌章,韩继祥,甘莉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5) :521-523
[3]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 [J].
周永明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87, (01) :1-10
[4]  
油菜遗传育种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刘后利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