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通论(上)

被引:4
作者
杨义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学术话语; 话语建构; 原创话语; 多声部学术对话;
D O I
10.16061/j.cnki.cn46-1076/c.2005.03.002
中图分类号
H109.4 [现代汉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世纪中国存在着探讨话语变异规律的极其丰厚的资源。话语研究对于百年剧变的中国学术流程的考察,具有不可回避性,或具有“不能不”性。只有深入地考察转型中的话语的本质、形态、功能和命运,才能真切地把握20世纪中国学术的生命脉络。论文考察了在西学东渐的全球性对话和旧学更新的现代性嬗变的双重维度中,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话语进行重新编码,及现代话语的创造和转型,并重点讨论了如下原创话语的建构与多声部学术对话:严复的以自由附加物实行多声部学术对话,梁启超重铸旧词以成原创话语的新民话语,鲁迅的“立人”的“第二维新之声”,王国维的“境界”,宗白华的在文化还原中追求原创的“意境”,胡适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十字真言”,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傅斯年把史料、语言、方法置于学科的中心位置,闻一多唐诗研究的年谱学———诗样分析———诗唐观这种相互为用、逐层深化的学术三部曲,钱锺书做得非常充分和独到的通感、诗可以怨、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朝花夕拾.[M].鲁迅著;裘士雄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2]  
少年时代.[M].郭沫若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3]  
进化论与伦理学.[M].(英)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组译;.科学出版社.1971,
[14]  
文心雕龙注.[M].(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5]  
鲁迅的青年时代.[M].周启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16]  
亡友鲁迅印象记.[M].许寿裳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